光亮洁净的地面、别致的休息区、摊位里的上下水设施……“这水平的市场大连市区内也是少见的!”日前,记者走进旅顺口区三涧堡街道一家农贸市场时,身旁一位同行由衷感叹。
2016年年底,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的“三涧堡综合农贸市场”,按照政府确定的食品安全标准进行升级改造后投入使用。市场主要由封闭式农贸市场、多元化经营商铺、季节性农民自产自销市场(露天式)、停车场等组成。封闭式农贸市场内有97个固定摊位;多元化经营商铺有100多个;季节性农民自产自销市场有500多个摊位;停车场设有300多个停车位。
记者看到,市场内建有检测室、食品销售者管理档案室、电子监控室和消费者投诉接待室,还配备了排污除味环保设备等。在一个鲜肉摊位前,一位大妈买了两斤猪肉,并要求摊主给洗后绞成肉馅。摊主转身拧开水龙头冲洗后将肉放进了绞肉机。市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从卫生角度考虑,市场鱼、肉、菜摊位里都安装了上下水设施,用过的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污水处理厂。市场内食品销售者严格执行索证索票、进货查验等制度,实现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从制度上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在熟肉制品及生鲜肉交易量分别占大连市总供给量的70%及30%以上的大连熟食品交易中心体现得更具体些。
记者来到这里的检测室时,一位检测员正在对一批刚刚进场的蔬菜做农药残留检测。这个交易中心配备了3名专业的检测人员,成立了市场自有的质检中心,并投资370万元购入先进的农副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仪等检测设备、日本岛津气相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90分钟能快速检测500余件样品。对食品添加剂、污染物、抗生素、瘦肉精、营养成分等进行检验检测分析。
交易中心每天都要对各商户的销售商品进行80批次抽样抽检和场内巡视,如果发现不合格商品。交易中心将会立即停止该商户的商品销售。检验不合格商品立即下架,销毁。检测人员每次检测都如实做好检测记录。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检测品种、检测项目、检测结果等,并至少有2名检测人员的签名。第一时间内将当天所有检测的商品在中心电子大屏幕上进行公示。
记者当日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了解到,作为我市唯一一家国有农贸产品批发市场,大连熟食品交易中心为确保进入中心的所有食品的安全,经过多年探索,建立了市场准入、索证索票、商户台账、先行赔付四项制度,织就了一张较为严密的食品安全防护网。按照这些制度,商户在进驻市场时,必须按规定向市场方提交工商、税务、组织机构代码证;食品生产企业或代理商必须要提交食品安全许可证;生鲜肉类商户必须提交食用农产品查验检疫合格证明,肉类检疫合格证明等证明文件;进口食品必须要提交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入境货品检验检疫证明等证明文件;从业人员必须提交有效“健康证件”。为了对所有进场食品的安全都可从源头追溯,市场严格规定,进入市场的食品都必须是正规厂家生产的,而不是“三无”产品。索证、索票的具体内容包括:日期、品名、数量、摊位号、单位公章。没有进货票的商品或与票据不符的商品禁止入场。市场每日对商户实行索证索票查验、保存,从源头上做好“生产地可追溯”这一食品安全工作。在索证、索票制基础上建立台账登记,又为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加了一把锁。只要商户有进货,就要在台账上进行登记,以备市场方、工商、食药监等上级部门监督、查阅。
交易中心还制定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制度》、《不合格食品处置召回制度》等规章制度,并上墙公示。“这些管理规定的建立,为确保安全食品在交易中心的流通售卖,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同行的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市正在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2016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农贸市场、商超店、餐饮店、集中配餐单位、美食街、美食广场、高校等多业态、全环节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建设工作,广布食品安全防护网。同时对全市食品销售者实施风险等级划分。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市食品销售者46716户,食用农产品销售者20920户。目前已完成了对其中33075户食品销售者和2519户食用农产品销售者的风险等级划分,以此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他说,目前,我市经过严格筛选,评出了一批高标准的食品安全示范市场,像三涧堡综合农贸市场和大连熟食品交易中心这样上档次的“示范”市场,眼下虽然在全市食品销售者中的占比还有待提高,但它们的示范效应是明显的。只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做下去,达到“示范”标准的市场会越来越多,食品安全的保护网会越织越密,百姓的安全感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