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国内的饲料企业大大小小据说备案的有七八千家,年销量超过百万吨的也不在少数了,有一些比较大的上市公司诸如:新希望、温氏、海大、正邦、大北农、禾丰……,还有外资如:正大、先进、泰森等,没有上市的:双胞胎、亚太中慧等,这些企业都是比较出名也比较有规模的企业了,但是我说起几个饲料企业可能知道的朋友就不多了,光威、宏望、明成,前两家是哈尔滨的饲料企业,后一家是山东的饲料企业,这三家饲料小企业年销量最大的也不过两三万吨而已,但是活的也比较滋润。
可见饲料企业大有大的风光,小也有小的快乐,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那些所谓的大企业不也是从小企业拼搏奋斗过来的吗?只不过有些小企业注定就是小企业,这和老板的理念以及发展机遇有很大的关系。说到底,做企业的目的就是盈利,挣钱才是硬道理。你看看那些亏损的上市企业日子也不好过,有个叫雏鹰农牧的,主要是养猪,也有几个饲料厂,去年猪饿死了不少,现在业务亏的一塌糊涂,到处是借贷,弄不好哪天就破产了,反观那些挣钱的小企业,虽说老板一年的利润有的不及大企业高管一年的工资,但老板依旧牛气哄哄的。
饲料企业的大小在很多方面还是有区别的,首先是平台不同,用人、留人机制也不同。一些饲料大企去院校招聘就是很出风头的,人家专门给院校投钱,说什么校企联合,一些优秀的毕业生就很容易到这些大企业里工作轻松也拿着高薪。反观那些小企业就没什么优势了,招聘个刚毕业的学生,人家还要好好考虑一下将来的发展前途。大企业的用人、留人方面自然有大家风范,套路也比较规范,小企业就不同了,以实用快速见到实效为目的,缺乏长久的战略目光,导致留人难。
其次是管理方式不同,小饲料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是身兼数职,管生产的还管着调整配方、原料品控、订单、联系物流、门卫、甚至食堂买菜、做饭等,大饲料企业就不同了,管生产就是管生产,管品控就是管品控,管行政后勤就是管行政后勤,管订单的单独有销管,管物流的单独有物流员,大家分工明确,大企业也不在乎养几个闲人。大饲料企业在设备和现场管理舍得投入,我认为主要是要脸面,好比一个人有钱了一定要穿的像个样子。大企业搞一套条形码系统投入几百万,上一套气力输送几百万,这些投入都是小意思。而小企业买个几万块钱的环模都要考虑好久,甚至好多小企业现在还是人拉肩扛的不舍得买叉车。
第三,大小企业对待员工的福利待遇不同。小企业也可能给员工高薪,但毕竟是那些做出业绩的少数人,而大企业就很难说了,普通员工来说,工作能力强不一定会有高工资,但是只要跟领导搞好关系,高工资还是很容易拿到手的。很多小企业即便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也仅仅是给少数人,大企业就比较规范了,特别是上市企业,可能是假如有一些负面消息传播到社会中,公司股价受到影响。一些大企业中普通员工没有一金,至少有五险。在假期的安排方面,大企业也是按照国家规定来执行,就算放不了假也会按照工时的几倍计算工资,特别是外企,这个方面我们很值得国内的饲料企业学习。
第四,工作效率不同。对于小企业来说,一些项目的策划和执行都很有速度和效率,但是持久性差一些。大企业就比较繁琐了,主要是在策划期内经过各个部门研讨,各级领导批准审核,转一大圈才能够得到结果,但是一经确定执行,这个执行力度是比较持久的,因为大企业有各项资源的优势,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技术有技术,要服务有服务,哪怕是赔钱干,也比小企业有钱赔。事情都有两面性,小企业的灵活性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很多机会都是在危险和持久中获得,而很多关键时刻的“掉头”直接断送了小企业翻身做大的机会。
很多小企业为什么会一直是小企业?这里面有很多的因素,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遇到瓶颈,这瓶颈不是邀请几个所谓的“大师”“专家”就能够破解的,必须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企业的命运和人的命运类同,时也命也。曾经的饲料行业也出现过很多轰轰烈烈的“草莽英雄”,如今通过饲料发展的三十多年来看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大企业能够做大自然有其原因,一个共同点就是:老板愿意和别人分享财富。如:禾丰的七位创始人,大北农上市198位原始股东,温氏的七户八股都很有借鉴意义,反观那些“独裁者”很少有做大的。